标称频率(MHz) |
晶体元件规范指定的频率 |
串联谐振频率(Fs) |
等效电路中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 |
并联谐振频率(Fp) |
等效电路中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 |
负载频率(FL) |
晶体带负载时的频率 |
负载电容(CL) |
与谐振器联合决定工作频率的有效外界电容 |
静电容(C0) |
等效电路中与串联臂并联的电容 |
动电容(C1) |
等效电路中串联臂中的电容 |
动态电感(L1) |
等效电路中串联臂中的电感 |
动态电阻(R1) |
等效电路中串联臂中的电阻 |
频率精度 |
工作频率与标称频率的偏差 |
等效电阻(ESR) |
谐振器与规定的负载电容串联的总阻抗 |
频率温度特性 |
频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|
室温频率偏差 |
谐振器在室温下频率的偏差 |
频率/负载牵引系数(Ts) |
负载电容对频率影响的能力 |
老化率 |
晶体频率随时间的漂移 |
Q值 |
晶体的品质因数 |
激励功率(电平) |
谐振器工作时消耗的功率 |
激励功率依赖性(DLD) |
谐振器在不同激励功率下参数的特性 |
温度频率偏差 |
频率随温度变化与标称频率的偏差 |
工作温度范围 |
谐振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 |
泛音 |
晶体的机械谐波 |
寄生响应 |
晶体除主响应(主频率)外的其他频率的响应 |
晶体滤波器
有源滤波器
无源滤波器
晶体滤波器属于无源滤波器
按滤波器对信号频率的作用来分,可以分为以下四种
低通 低于某一规定的频率(截止频率)的信号均可通过,高于该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
高通 高于某一规定的频率(截止频率)的信号均可通过,低于该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
带通 位于两个规定频率(上、下截止频率)之间的信号均可通过,高于上截止频率和低于下截止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
带阻 位于两个规定频率(上、下截止频率)之间的信号均被衰减,高于上截止频率和低于下截止频率的信号均可通过
主要技术指标 中心频率 (标称频率) 通带宽度 3db 6db 通带波动 插入损耗 阻带衰减 阻带范围 寄生响应 群延迟 信号通过滤波器后相位对于频率的变化率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这个指标和所选的测量孔径(Δω)有关,孔径太大可能漏掉某些点而使测量数据显得小一些。 端接阻抗 既可以是纯电阻,也可以并上电容,这样在调试时就把这个电容包括在内了,以免使用者和制造者因端接阻抗的不同而造成测试结果的差异。
晶体振荡器
标称频率 |
晶体元件规范指定的频率 |
频率温度特性 |
振荡频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|
长期频率稳定度 |
振荡器长时间工作频率的稳定性 |
短期频率稳定度 |
振荡器短时间工作频率的稳定性 |
温度频率偏差 |
振荡频率随温度的偏差 |
室温频率偏差 |
在室温时振荡频率的偏差 |
起振时间 |
振荡输出达到规定值的时间 |
上升时间(方波输出) |
方波输出时波形从10%到90%所需的时间 |
下降时间(方波输出) |
方波输出时波形从90%到10%所需的时间 |
占空比(方波输出) |
方波输出时正脉冲宽度占周期的百分比 |
频率精度 |
振荡频率相对标称频率的精确程度 |
消耗电流 |
振荡器工作时消耗的电流 |
相位噪声 |
信号中相位的随机变化量 |
最大电压(方波输出) |
振荡器输出电压最大值 |
最小电压(方波输出) |
振荡器输出电压最小值 |
基准温度初始精度 |
振荡器在规定基准温度下的振荡频率的精度 |
频率—电压允差 |
根据输入电压的最大,最小和标称值来确定 |
频率—负载允差 |
根据负载的最大,最小和标称负载来确定 |
谐波与副谐波失真 |
谐波和 副谐波响应的程度 |
杂波响应 |
规定带宽内与杂波输出有关的非谐波响应 |
耐过压能力 |
振荡器经受120%规定电源电压的最大的过压能力 |
峰-峰值(Vpp) |
输出电压最大与最小的差值 |
负性阻抗 |
晶体串联电阻,使振荡器从振到不振时的阻值 |